信仰、道德、法律在這些侵略者眼中根本就沒有任何制約,在前意大利帆船冠軍的推動下,切爾托撒才重新煥發生機,至于那個被拆走的修道院,威尼斯人已經不打算要了,他們在原址上修了一個一模一樣的,供帆船愛好者和各種教育事業提供場所。
那些在港務局工作的官僚應該上過大學,讀書的意義對他們來說是為了自己的榮升和財富積累,這種人就是利己主義者。
他們喜歡穿意大利手工皮鞋,戴瑞士手表,穿英國套裝,因此顯得比一般人精致,所以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奧帕羅教授要和這些港務局的知識精英斗爭,保護威尼斯潟湖,不讓他們通過圣天使九曲運河項目。
他一定很后悔自己當初教過他們。
在勒維尼奧勒旁邊有一個島叫圣伊拉斯莫,這里被稱為威尼斯的后花園,許多威尼斯家庭把船停在這里的灘涂上。
這里曾經是威尼斯貴族的別墅區,現在則有很多農田,里托亞爾橋的菜市和“Localeat”的餐廳都是從這里進貨。
不是說是有機的食物就真的是有機的,真正的有機食品非常少,在超市里很容易找到35歐一瓶的特級橄欖油,但是那是橄欖油加工商買了品牌后包裝的,它并不是特級,就和神圣羅馬帝國即不神圣也不羅馬更不帝國一樣,真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是手工的,以盎司進行售賣,價格高得嚇人,可以說是液體黃金。
威尼斯不出產這個,橄欖都沒有種植,不論利潤有多高,沒有辦法出產那么高品質的橄欖他們不做這個生意,伊拉斯莫島上有很多果園,種植葡萄、桃子、番茄等等。
伊拉斯莫不是基督教的圣人,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先驅,恩格斯曾經說他是“人類以往從未經歷過的一次最偉大、進步的改革”。
在他的愚人頌曾經這樣寫道:這種致心于智慧研究的人總是處處倒霉,特別是在生兒育女方面更是一無所成,因為上天要確保不讓智慧的惡魔傳遍全人類。
伊拉斯莫的《新約全書》新譯本不僅成為后來宗教改革的理論基石,而且使《圣經》首次受到宗教界內部人士的質疑,在當時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伊拉斯莫也因此被譽為“荷蘭第一位巨人”、“人文主義的泰斗”、“歐洲文藝復興的紀念碑”。
他是個荷蘭人,卻在威尼斯被封圣,而且他和圣安東尼、圣方濟各的圣行不一樣,他是質疑圣經,他從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獻中尋求智慧與啟迪。
十七歲那年,伊拉斯莫的父母雙雙在黑死病疫中去世,監護人在侵吞了他的財產后,鼓動他進入了斯特爾的一家修道院。二十一歲的伊拉斯莫剛進校時,其拉丁文修養就已經勝超過了老師,有一位老師甚至批語說:“如果你下回再用如此優雅的語言作文,請加上注解。”
修道院里的生活令伊拉斯莫深惡痛絕,他認為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禁錮著智慧的發展,但他在教會禁讀的古希臘著作中獲得了極大的精神解脫。他寫道:“雖然這些是異教徒寫給異教徒的,但卻充滿了正義、神圣與真理。我的心禁不住呼喚著:‘神圣的蘇格拉底,為我祈禱吧!’”
在此期間,伊拉斯莫愛上了一位名叫塞瓦提斯·羅杰的僧侶。
在修道院、監獄、軍隊這種純男性組成的世界,有時候就會出現這種同性戀現象,壓抑的情緒需要發泄,但不是所有人都好此道,羅杰對他熱烈的呼喚無動于衷,后來他去了巴黎,在那里他認識了兩位英國貴族子弟,一位是天資平庸但英俊灑脫、體態健美的托馬斯·格雷,另一位則是智慧超群的蒙特喬爵士四世。他們都對伊拉斯莫非常熱情,這甚至引起了格雷的蘇格蘭男仆的嫉妒,以至處處刁難。
一個忠誠的仆人在發現自己的主人被學問淵博的老師偏愛的時候該是什么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