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旨,封秦夫人為輕車都尉,二品奉國夫人,賜金牌。”
李禎覺得對這樣一個很符合自己心意的女中豪杰得有所表示,不管是為了進一步安秦家的心,還是為了李禎個人的高興,這個旨意都得發。
秦夫人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脫下進宮的服裝,就收到了這份旨意。二品奉國夫人還好說,反正是內宅的誥命。但輕車都尉,那可是正四品的勛爵,多少武將求而不得,還給了金牌。
這個消息令秦家人高興的同時,也對新皇更加忠心。新皇果然是個好皇帝,跟上皇完全不一樣。
投機派也很高興,這說明皇上絕對不會妥協,自己等人升職有望。但同時心里也有擔心,皇帝到底能不能敵得過宰相等人?
畢竟前面幾個皇帝跟官僚的斗爭都以失敗告終,最后只能自己憋屈地做個紙皇帝。萬一新皇也是這樣,那自己等人就完了。
宰相等實權派就完全是憤怒了,皇上不聽勸不說,還繞過政事堂直接封爵,這是要架空政事堂!尤其是宰相,自己的人被皇帝殺了不少,宰相是鉚足了勁要跟李禎作對。
但宰相的憤怒并沒有被李禎看在眼里,轉身他就下旨讓六部尚書,翰林院學士3人加入政事堂。
政事堂原本是由三省三司、樞密院的最高領導班子組成。宰相是中書門下的長官,參知政事是尚書省的長官,統領六部,被稱為副相,三司掌全國財政大權,樞密院章全國軍事大權。
政財軍三者基本就是國家的全部,所以皇帝遇到大事一般會先在政事堂商量,政事堂都通過后,就可以在全國通行。
所以政事堂是與皇帝分享國家大權的機構,現在李禎讓六部、翰林院學士加入,是想染指政事堂的權利。
雖然目前看來,對幾個大佬沒有大的影響,但這個舉動對他們的刺激非常大。這意味著皇帝的手伸得太長了,想想皇帝對付禁軍的手段,政事堂的幾位大佬都警惕起來。
宰相、參知政事幾個人也不各自為政,互相攻訐了。他們達成一致,現在大家共同的敵人是皇帝。
皇帝是高高在上沒錯,但皇帝下達的指令,沒有政事堂幾個大佬的配合,能安然下達到地方嗎?
幾個大佬冷笑,等著皇帝來求自己,要不是皇帝至今為止沒有發布什么涉及全國的政令,政事堂早就能讓他明白這個道理了。
不過,現在也不晚,大軍出行,糧草先行,沒有糧草打個屁的仗!
幾個人看向三司使,三司使表示明白,肯定讓皇帝了解到三司的能量。
三司使回去后就立刻下令拖延對前方軍隊的支援,這還只是警告,不然三司使一聲令下,全國的軍隊都要餓肚子,那時候國家就真的要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