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隨著與韓,日等周邊國家外交態(tài)勢的好轉,對中國的禁運也就開始緩解。
光電旗下各公司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通過各種渠道進口了一批精密加工設備,使得精密加工能力上了一個臺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隨著半導體設備指標的不斷進步,對機械加工精度的需求,也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單純靠進口是解決不掉的。
這里有幾個原因。
一,機械加工精度,是一個國家所有工業(yè)的基礎。這是個躲不開的坎。
機床是工業(yè)之母,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一臺90納米光刻機里,包含的機械零件數目達到了3萬個。
而euv光刻機的零件數目,則超過了8萬個!這里的很多零件,精度高到只能靠人工打磨和調整了。
如果不解決機械加工精度問題,即使今天光電解決了1微米,甚至0.5,0.35幾個節(jié)點,繼續(xù)往下怎么辦?
其實就是現在,光電能拿到機床的機加工精度,與世界主流水平還是有差距的。禁運僅僅是緩解,而不是取消。
但即使是這種機床,拿到中國,面對中國屬于5,60年代的機床水平,居然還具有代差優(yōu)勢。
韓國機床的大批量涌入,就是在這個時期發(fā)生的。
第二個,芯片制造是一個鏈條很長的產業(yè)。造不如買的思潮,導致了半導體設備行業(yè)的衰落。
但把同樣的故事,放到半導體設備行業(yè)里看,光電系靠進口機床,機械加工中心的做法,何嘗不是另一種造不如買呢?
光電每前進一步,總要碰到一些大坑,現在終于走到了機加工這個大坑里。
面對這個問題,光電沒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