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橫越的大海,我們相聚在一這條小船上;死時,我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議政大臣會議上,以多爾袞為代表的正黃旗勢力,與以皇太極為代表的兩藍旗勢力,展開了異常激烈的交鋒;等到會議進入最關鍵的投票選舉時間,卻是呈現出一面倒的態勢。
支持多爾袞繼任可汗之位的,剛開始只有阿濟格、多鐸兩人,后來又加上了杜度和尼堪;支持皇太極繼任可汗之位的,不僅有努爾哈赤其他十個兒子,還有五大臣為首的建州女真權貴階層。
如此雄厚的支持力量,讓皇太極輕易擊敗多爾袞三兄弟和杜度兩兄弟的聯合;無力反抗的多爾袞三兄弟,只得坐視皇太極獲得汗位,并親眼見證皇太極主持繼承汗位的祭天大典。
祭天大典的核心,便是皇太極向長生天獻祭牛羊,用以換取長生天對他可汗之位的認可;順風順水的祭天大典即將結束之際,迎著自己諸兄弟期盼的目光,皇太極開始宣布他的第一道命令。
繼任為建州女真新任可汗的皇太極,所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將執掌建州女真軍政大權的和碩貝勒數量,由最初的四人擴充至八人,新增四名進入建州女真權力核心的和碩貝勒。
新的八大和碩貝勒,依次是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阿巴泰、巴布泰、阿濟格、賴幕布等八人;原四大和碩貝勒之一的舒爾哈齊之子阿敏,被踢出了和碩貝勒之列。
原先最有實力與皇太極競爭汗位的多爾袞,同樣被皇太極以太過年幼為借口,排除在和碩貝勒之外;只有區區一個阿濟格,代表多爾袞三兄弟的正黃旗,成為八大和碩貝勒之一。
除了八大和碩貝勒以外,其他所有努爾哈赤留下的兒子,即皇太極尚未封爵的哥哥弟弟們,全部都被皇太極冊封為貝勒;之后,本沒有爵位的五大臣,亦被皇太極冊封為貝勒
先是宣布完和碩貝勒和貝勒的任命,緊接著皇太極又宣布在貝勒之下新設貝子一級爵位,用以取代非正式爵位臺吉;在貝勒之上新設郡王、親王兩級爵位,用以褒獎立下巨大功勛的有功之臣。
隨即,早有計劃的皇太極冊封遠在朗香行省的舒爾哈齊貝勒和穆爾哈齊貝勒,為建州女真有且僅有的兩位親王;不過,他們必須本人來可汗面前接受冊封,他們的親王爵位才會正式生效。
若是舒爾哈齊和穆爾哈齊兩位旗主貝勒,暫時不愿意到皇太極面前來接受冊封;那么他們的親王爵位,就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虛銜,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價值。
等到祭天大典和可汗繼位典禮盡皆結束后,在全體建州女真權貴都必須要參加的篝火晚宴上;淺嘗輒止的多爾袞等人,冷著臉應付一番后,就各自回自己的軍營而去了。
當天晚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尼堪等五人齊聚于正黃旗軍營的多爾袞軍帳內;作為堅決反對皇太極繼任可汗的五大貝勒,他們怎么可能對皇太極繼任汗位無動于衷
“老二,你是父汗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現在皇太極搶了你的汗位,我們趕緊要搶回來啊”脾氣暴躁的阿濟格,忿忿不平道:“要不然的話,就便宜了皇太極和代善這兩個狼狽為奸的家伙”
“十二叔,此事哪有你想的那么簡單啊”滿心無奈的杜度,頗為悵然道:“皇太極已經獲得了五大臣和其他諸貝勒的支持,我們要想翻盤,幾乎沒有任何的可能。”
“哼,就算他皇太極有五大臣和諸貝勒的支持,那又怎樣”面露不屑之色的阿濟格,滿不在乎道:“我們的麾下有整整十萬精騎,我就不相信,十萬騎兵打不過他們六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