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司隸屬的本司胡同共有兩條,一條在東城,一條在西城。
東院以琴瑟聞名,西院以琵琶著稱。
這東西兩個福樂院,那可不是常人可以進的。進門前,先查驗下信牌,若不是皇親國戚自然是不能進。
最開始的時候,大明朝也是規定了官員和皇親不可以進福樂院享樂,唯許了商賈,可以入院消費,聲色犬馬。
但是后來,這地方的規矩慢慢的就變了,地位不夠尊貴,門前招呼的龜公們連聲“請坐”都懶得招呼。
別說商賈,普通侯爵勛戚想進這兩個福樂院,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是否能夠壓得住這氣場。
時人常說,猶是唐宜春院遺意,借勛戚以避貴游之擾。
當然教坊司的規模極其龐大和臃腫,花籍的姑娘就有幾千人之多,就大明朝京師的養豬規模和養豬人的數量及質量,完全無法滿足花籍姑娘們的需求。
這胡同后,就有鶴鳴、醉仙、謳歌、鼓腹、來賓等十四個大酒樓,供花籍的姑娘們接客。
本來這些酒樓都是明成祖朱棣所創辦,當時鄭和七下西洋,往來的西洋商賈和別國來賓眾多,比如這來賓樓,就是招待這些外國賓客的地方。
后來下西洋的活動也停了,海禁也有了,雖然隆慶開關之后,福建月港有了遠洋的貿易,但是終究離大明京師太遠,這來賓樓就沒了營生。
皇帝們,就不斷的將這些虧損的皇莊,賞給了勛戚,勛戚家道中落后,將這些皇莊撲買給了商賈,商賈們再投獻給了需要批條子的明公,這些產業就成了養豬人們的營生。
負責養豬的明公們,自然也可以到教坊司里尋歡作樂,在隆慶年間之前,還假模假樣的做個邀請的拜帖,后來連拜帖也免了。
黃立極滿意的將一杯大內法酒,十分滿意的說道:“這滿殿香的味道,著實不錯,比那鳳泉酒都要綿柔幾分,但是味道卻更為濃烈,不錯。錢侍郎倒是有心了。”
錢謙益打開了手中的折扇,笑容滿面示意姑娘們吹拉彈唱,靡靡之音驟起,門前的宣銅寶鼎的清香裊裊中,幾個姑娘踏著煙塵就走了進來,手里方帕一揮,隨著音律在煙霧中舞動起來。
“不錯,不錯。”黃立極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中了一姑娘,老臉都笑開了花。
錢謙益從袖子里掏出了一張銀票,笑著說道:“黃大人,某這里有一件事相求,眼看著廷推閣員了,還要首輔大人上上心。”
這張銀票可不是大明寶鈔,而是浙商在京辦得票號,到店可取的銀票,薄薄的一張,就有一千兩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