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肅穆、威嚴。
在宣旨之后,殿中表面看起來平靜,但如此巨大的宮殿,就算有人講話,也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何況,久在朝上為官,不知要來金鑾幾多次,百官早就練成出種種法門,其中之一,就是嘴唇微動,就能出聲交談。
平時,這種本事自是用來互相通氣的,有什么奏章、風氣、動靜,都用這種法子相互通知,又或是在上奏前統一口徑。
當然,也有時候,只是單純用來交換看法,便如此時。
待得那魏公公出了宮外,下了臺階,傳了皇帝的旨意后,就有官員自顧自的交談起來——
“那位邱修撰總算是歸來了。”
“你說,他今日會得何等封賞?可是會連跳幾品?以他所立的功勞,確有可能。”
“邱言自會得不少封賞,但不是今日,今天應該只是給個名頭,須知那草原戰事還未結束,助邱言立功的那群奴隸還未歸來,這軍功的事情還要緩一緩,要等到兵馬回朝,一并給了。”
“他這次在草原上弄出了不小的動靜,可以說,這兩國之戰很大程度上是因他而起!”
“不說這些,前幾日那人道典籍入京的盛況,你們可還記得?”
“怎會忘記?本以為不過就是書冊罷了,沒想到將幾名久不出世的老儒都給驚動了。”
“可不是嘛,那城中百姓還不覺得什么,可一見大儒云集,立刻來了興趣,也讓那邱言的名聲暴漲。”
“那嶺南徐章,先帝在時,曾經請他為官,都被他給辭退了,說是年齡老朽。受不了路途顛簸,誰知這次也沒見有人通知他,自己就帶著一眾弟子,直奔而來。”
“還有河東季先閔,聽說還在病重,卻撐著病體過來。”
“話說回來,你們也別不服氣。若是見了那《武經總要》,你們才知道厲害。”
“怎么?你見了?”
“怎么可能,這兵家的人道典籍,有些可是有滅國之能的,我又不是大儒、宗師,沒有民望。如何入得文館一觀?但莫要忘記,我那老師也是大儒,這次過去一觀,回來之后就對邱言贊不絕口,還說讓我有空要去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