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一字,隨光暈一同流轉,都落在邱言的身形上,讓他的身形本質有了變化。。。 看最新最全小說
眼下的邱言,其實還是一道意識,身形乃觀想而成,但有著光暈和話語的加持之后,這道身影卻飄忽許多,隱隱如風。
接著,邱言一路疾馳,有如人的念頭一樣迅速,在好似無邊無際的人文之網中馳騁,對他來說,這里就像是自己家中一樣熟悉,其中的種種變化,更是如臂使指。
轉念的功夫,他就來到了一處邊緣。
這里也是人文之網的邊緣。
借由這水牢地底的諸多大儒、宗師之助,建立起來的人文之網,與邱言在東華所建立的截然不同。
在東華建立的人文之網,是以神道為主,文思為輔,究其根本,主要的力量還是源自神靈身,可以說是邱言憑著一己之力,構建起東華的人文之網,然后借血肉身傳播的學說,埋藏文思種子在一些學子的心中,將他們的文思與神道人文之網相合,慢慢侵染。
不過,想真正將東華人文之網,建立到足夠與所有學子對話、交流的程度,無疑還需要很長時間,最少都要有五六年的光景。這還要建立在,邱言的學說能順利流傳的前提下才行,若學說流傳出了問題,還有得麻煩。
和東華的人文之網比較起來,建立在血獄的人文之網就明顯不同了——
不錯,這其實是兩張網,各自獨立在一片天地中。
不過,血獄的人文之網雖也是邱言起頭,卻和東華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個網絡的建立,其實是由邱言掌舵,將幾千名被困的大儒、宗師的文思意識結合在一起。網中匯聚了諸多大儒和宗師的思緒,價值之大,簡直難以估量!
“等回了東華,將那里的人文之網鋪展開來,再將兩邊的網相連,立刻就能將我原本的計劃提前百多年,省去了累積知識的過程,也算是這次血獄之行的意外收獲了,不過,如此一來。人文之網就等于是跨越星空了,不知會不會生出一點感悟……”
帶著這樣的想法,邱言的意識慢慢從人文之網中脫離出來,不過他現在并無形體,也脫離了李坤的魂體,不再網中界,觀想形體也就消散,表現在外的,就是一道清風。
只是。這道清風里蘊含著三道莫名氣息,源于那人文之網中的三名大儒,承載著經義之能,加持了秩序與精神。
本來。秩序和精神都被血獄和水牢與外界隔絕,就算加持,也未必有什么作用,但在入了邱言意識后。竟也靠著他和東華的聯系,得到了補充!
不過,這種補充僅限于邱言的意識范圍。無法作用于整個人文之網,否則的話,邱言將那幾千名宗師、大儒的秩序和精神全部補充齊全,就算是少尊者的分神一樣無法抵擋。
出來人文之網,意識的感識往回傳遞,在那網邊邱言留下了一點標記,能瞬息回返。
這人文之網依托于大儒、宗師們的思想、思緒,范圍也就有所局限,主要都在百家水牢的范圍,只是稍有超出,滲入周圍山體和更深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