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沼人的起事,很可能是為了與那番人配合!只是不知道,這兩方是如何攪到一起去的。”
樞密院,承旨司,幾名吏員低聲交談著,但在看到邱言入門后,立刻就收聲斂念,埋頭做事。
此時,離邱言入住此司,已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發(fā)生許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整個承旨司,已經(jīng)徹底的被邱言控制在了手中。
在邱言與王靖達(dá)成了口頭協(xié)議之后,司中的官僚和吏員都知道了厲害,官僚是意識到自己賴以為倚的手段,對邱言毫無作用;而那吏員則是明白,自己的存留,也只是邱言一念之間的事情。
如此一來,也不見邱言去搞什么拉攏、分化,就輕而易舉的以強(qiáng)壓,逼迫的整個司衙,徹底臣服。
在這之后的日子里,也不是沒有人起過異心,只是但凡有一點(diǎn)苗頭,邱言也不搞什么試探、迂回,就干脆的將其撤換。
那被撤之人從前所做之事,更是被邱言如數(shù)家珍的說出來,往往說的那人大汗淋漓,羞愧而去。
而被替換過來的人選,邱言更不需要去刻意排查,好像整個京城的吏員,都被他印在了腦子里,什么人適合什么職位、工作,都能信手拈來。
不過,按照正常的流程,這些新進(jìn)走入司中的吏員,必然要有一定的適應(yīng)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必然還會有一個、或多個老吏員要從旁幫襯。令其慢慢熟悉事務(wù)。
這個過程,一般也要持續(xù)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整個司衙的工作效率,其實(shí)是降低了許多的。
作為中樞機(jī)構(gòu)的下屬司衙,承旨司日常事務(wù)本就不少,好在人手眾多,所以這樣一帶一、多帶一,倒也未必會拉低多少效率,不過。前提是新近到來的人不多。
但眼下,被邱言撤換的人不少,新來的人為數(shù)眾多,那資格較老的吏員,幾乎每個都要帶上一人,幫助其熟悉事物,本身的工作也就耽擱下來了。
再加上國戰(zhàn)期間。需要處理的軍務(wù),比之平常還要多上少許,人手本就不足,再分出一二人手,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不過,這些事情。在邱言的手上,卻又都不算什么了,因為任何卷宗只要放到他的面前,用不了多久,就能被處理完畢。一個人的處理速度,甚至超過整個司衙。
不只是司衙。怕是算上了兵部的那些個辦事吏員,都未必能有這等效率,將幾日、多人的工作,一口氣就給完成,而且事無巨細(xì)、毫無錯漏,送去那兵部和三衙之后,那里的吏員都是驚嘆連連。
如此一來,這承旨司的工作,反倒比平時還要清閑幾分,那新來的吏員,更是有了充分的時間,去學(xué)習(xí)如何處理手上的工作。
這么一持續(xù),沒有多久,邱言的權(quán)威就樹立起來了,發(fā)展到現(xiàn)在,不光是承旨司,連其他部門有了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解決的問題,也會尋過來,求助邱言。
對此,邱言也是來者不拒,都是一一解答,不僅如此,他還會傳授一套思索和處理的方法,甚至于創(chuàng)造了一套新穎的計數(sh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