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看你的樣子,莫非是遇上了什么煩心事?”
多魯眼力不凡,更擅察言觀色,來到中原之后處處留心,哪里會漏過晏王的表情。他一進屋中,注意到晏王神態有異,隨后感到屋中氣氛凝重,還有兩人低頭站于一旁,噤若寒蟬,明顯是正受訓斥,登時就有了猜測。
不過,其人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環視一周之后說道:“若是方便,不妨說出來讓我聽聽,興許某家還能助李兄一臂之力。”
多魯的這番表態來得即使,甚至不問緣由,就出言說要力挺,顯得熱心、義氣。
晏王眼神一變,有些意動。他此時確實因事煩惱,原因就來自于那兩名屬下,更確切的說,是這二人帶來的消息。
這兩個人就是被晏王遣去,與被收買的儒生聯系,想要推波助瀾,讓邱言名聲有污的那兩人。
兩人之前得知了邱言與人對弈的事,第一時間就找了過去,了解清楚事情緣由之后,他們先是觀察形勢,暗暗盤算,想等到局勢不利于邱言的時候,讓己方的幾名儒生跟著起哄,從而展開計劃,攻訐邱言。
這世間之人,都容易被身邊人影響,并有從眾心理,只要利用得當,邱言別想討得好來。
但結果卻因兩人的觀望,讓他們失去了機會,而局勢的越發不受控制了——
開始的時候,崇禮書院的旗幟人物高松出面,與邱言下棋對弈,那時尚且能看出眾多儒生,因不服邱言之名,多有落井下石的想法,不需要煽動,便都對邱言懷有敵意。
這些書生們,都是風華正茂的年紀,敢來東都、入文軒樓,當然是不甘于平凡之人,見不得邱言一人獨領風騷,潛意識中便將邱言當成了競爭對手。
可是,隨著高松投子認輸,情況逐漸變化,越發詭異起來,認輸后的高松,一反先前的態度,對邱言表現出心服口服的模樣,頗為讓人不喜,從而激得胡姓男子等人接連出戰。
只是,隨后的發展,更加出人意料,等幾局棋下來,但凡與邱言對弈之人,沒有一個能夠得勝,這也就罷了,那一個一個的,竟都如高松一樣,變得對邱言推崇備至!
一個兩個也就罷了,可所有出面的儒生,居然都改變了態度,這就不得不讓其余眾人思量起來。
本來,在這種時候敢于出頭的,不是身有名聲,就是出類拔萃的,最次也是對自身有著信心之輩,這種人物一般心志堅定,在某種程度上,堪稱是是諸生中的風向標,代表著人群意志和傾向。
隨著高松等人態度的轉變,人群中的氣氛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變化,從對邱言不服、不甘,慢慢的生出了敬畏。
這種敬畏,不是尊敬邱言的文思,而是對未知之事的本能恐懼、畏懼,畢竟以棋局變動人心的局面,看在旁人眼中,那是格外詭異。
在這種情況下,愿意坐上去對弈的人越來越少,而敢于出面的人,其身份也越發出眾,十局下來,東都文壇年青一代里,幾位風頭正勁的人物幾乎都和邱言手談了一回,帶來的結果,是人群越發安靜,氣氛慢慢壓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