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么?那被嚇暈了的邱生醒了。”
“他這一暈就是三天,不就是考校功課么,至于嚇成這樣么?”
“誰知道是真暈是假暈?不過趙老先生那日可是面色不好,想來是沒料到會混進來這么一位主兒。”
“這種事情一個處理不好,被人說趙老先生刻意刁難學子,可就不是小事了。”
“也是那邱生膽小,聽到有大儒要考校功課,就躺下了,聽說他是遠寧府道試的案首,真不知道這案首是怎么來的。”
……
“哦?整個驛館都在傳,說我是因學問不精、怕原形畢露,直接被嚇暈了?”
喝著湯羹,聽著羅家云的敘述,邱言搖了搖頭。
三日前,他接觸到那撮火苗,陷入火焰輪回,感悟天道人道,意識脫體,分身也隨之昏迷,恰巧那日,宋大小姐請來的蜀學大家趙秉承與諸儒生講學,說要考校一下功課,書生分身這一昏迷,誤會就此產生。
當然,里面也少不了其他儒生的推波助瀾,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有些個讀書人,只要找到落井下石的機會,立刻就會去踩上兩腳。
“邱兄,你的學問我自是清楚,當日只是意外,”羅家云在一旁嘆息著,“只是人言可畏,猶勝洪水猛獸,邱兄日后要當心一些。”
聽了這話,邱言便道:“流言雖起,想要平息卻也不難,只要將學識展現出來那就行了,事實勝于雄辯。”
羅家云皺起眉頭,道:“聽邱兄這話的意思,是打算制止流言?就怕弄巧成拙,倒不如順其自然,清者自清。”
邱言卻失笑道:“羅兄這是太過想當然了。蜀學善辯、善言,這次的事情若不澄清,很快就會成為蜀學之人的辯資、笑談、謔語,展現其人風趣,淪為軼事,但于我來說可就大大不妙,名聲有損。”
這話卻讓羅家云心頭不喜,反駁道:“我等治學豈是為了虛名?邱兄此語未免太過功利。”
“羅兄,你我窮首皓經,為的不過是一朝提名。能將所學用以經世,可是升官坐堂,若無名聲壓住陣腳,連府衙的胥吏都鎮不住,又如何去造福萬民?”
邱言知道羅家云心頭不快,也不多說,只是稍微點出幾個問題。
這名聲之損,看似無形,但對人的影響卻實實在在。邱言的這具書生分身另有用處,不能輕易拋棄,這科舉之路要走,名聲民望也要積累。就不能放任惡名,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半點都疏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