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陽,六月中旬。
“水,水,又出水了!”距離定陽縣十五公里的王家村落,一老人看到村里又挖出一口出水的井喜極而泣。
他走到井前,哆嗦對攙扶著他的孫子道:“圖紙給我看看,哪里還有標注,都按照圖紙上標注的位置挖。”
“爺,圖紙我反復看了,上面只標有兩口井。”王小牛把官府發下來的圖紙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確定上面只標了兩個位置。
“村長爺爺,兩口井已經夠我們使用的了,加上官府發的糧食,我們暫時不用餓肚子了。”這時從井里爬出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子,一身是泥水,但他的臉上洋溢著挖到水的笑容。
“阿牛,你扶我找個陰涼的地方坐一下。”幾個孩子和王百順找了一個避陰的山坡也不嫌臟亂席地而坐。
“阿牛,小山,你們是遇到好時候了。想當年我小時候,也遇到過一次旱災,不過那個時候不是在定陽,而是在更北的地方。當時我居住的地方發生旱災,我爹帶著全家人逃荒,逃到定陽縣時全家就只剩下我爹和我還活著。快五十年了吧,沒想到當年是產量大縣的定陽居然也會發生旱災。”
王百順本來以為這次他熬不過,去年年底他察覺到天氣有異后,有旱災經歷的他立馬警覺起來。打算帶著村子的人先去定陽縣城看看情況,在做后續打算。
不過當時村里的人不相信會發生旱災,畢竟定陽可以有名的產量大縣,從來沒發生了旱災。勸不動其他人,王百順只能帶著幾個兒子一家去了定陽。
因那個時候旱情還沒完全爆發,定陽縣并沒有封城,他們一行人得以入城,臨時租了一個小院暫居。
后來災情嚴重,縣城被關,城里的糧價瘋長。
王百順一家的積蓄根本禁不住糧價的漲幅,很快見底,眼看就要斷糧,被房東趕出去,這個時候太子殿下入城,懲治了狗官。
在王百順眼里,太子殿下是大大的好人,發放救濟糧不說,還尋勘井人找水,給了他們這個百姓一條活路。
兩天前,王百順作為王家村的存在,從官府那里領到他們村挖井的圖紙,便帶著村里的老弱婦人回鄉挖井。
為什么是老弱婦孺,這是因為太子殿下最近又張貼了告示,表示要從渭水河挖渠引水過來,要征集人手挖渠。
被征集的人口有糧食補助,年滿十八歲到四十五歲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不限男女。他們一大家人符合年齡的都去了,當然也領到不少糧食補助,夠家里的老人孩子吃。
王百順作為王家村的村長,他還組織了村里其他還活著的人,年壯的都被趕去參加挖渠,孩子老人回鄉統一看管照顧。
“爺,水娃今早肚子又疼,比昨天嚴重。可她阿婆卻不管,還說要死死外面。”一個半大的孩子從遠處跑來對著王百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