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梓桐說這話是有原因的。
十六年前,正是雙生生不詳的輿論檔口,偏偏京城柳府在這個時候降臨了一對雙生花,府中宋氏因產后大出血死亡,這更加證實雙生子不詳的傳言。
當時的說法是雙生子的降生意味著這個家族將要衰敗人口凋零,若想破除只能活其一。為了家族繁榮,柳府的主母郭氏就吩咐身邊的老嬤嬤將其中一個嬰兒抱去溺斃。眼看雙生花就要死去一個,這個時候宋氏的娘家來人,把女嬰救下抱走。
只是宋家也怕雙生子傳言,把救回來的女嬰從京城帶回后,就送到附近一家名為白云觀的道觀寄養。
柳雨萱就是被送去白云觀的那個女嬰。
宋家家族龐大,子女也多,在把柳雨萱送去道觀后,除了每年讓下人給道觀送一些銀兩外,基本就不在管柳雨萱在道觀的日常生活。
柳雨萱可以說是被道觀的道姑們養大,就連她身邊伺候的丫鬟梓桐都是柳雨萱自己在道觀外的一棵梓桐樹下撿回來的。與從小生活在柳府,又有青梅竹馬的辰王相護的姐姐柳雨瑤相比,柳雨萱在道觀里的生活的確算是凄苦了些。
柳雨瑤意外死亡后,柳府和辰王之間的關系就疏遠很多,柳尚書為了鞏固和辰王之間的聯系,這才想起當年被宋家抱走的二女兒。
柳尚書透過關系,打聽到二女兒被宋家送養在一處道觀,于是想把人接回來,結果動作卻慢了一步,人先被宋府接走了。
從出身起柳尚書就對柳雨萱不聞不顧,現在就想把人接回柳家也沒那么容易。
于是柳尚書和宋家就柳雨萱的歸宿進行談判數次,歷時三年,最后雙方不知達成什么協議,總之柳雨萱在剛過了十六歲生日的第二天就宋家連夜送回京城柳家。
就連柳雨萱這個名字,都是其回到柳家,柳尚書按輩分臨時給她起的,原來柳雨萱在道觀生活,沒有名字,只有一個道號叫靜真。
柳雨萱被接回柳府后都沒出過一次府,每天都被押著學規矩禮儀,直到十天前被柳府匆匆嫁入辰王府。
“梓桐,你去幫我把那件繡著寒梅的外袍拿過來。”
聽著自家小姐的話,梓桐手上梳頭的動作微微停頓。她有些不解小姐為什么要她去拿外袍,屋里并不冷啊。
雖不明白柳雨萱的用意,梓桐還是聽話按照柳雨萱的要求去做。
當梓桐轉身去拿外袍時,看到靠著房門的門縫里透出一截嫩黃色的衣角。梓桐這才明了,原來是小姐發現丹霞那丫鬟又在偷聽,故意支她去拿外袍。
柳雨萱和梓桐發現丹霞偷聽并不是一兩次了,所以兩人默契地沒揭穿偷聽的人。梓桐裝作沒看見,去衣柜找出那件外袍過來給柳雨萱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