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里或許一直都是在觀察著別人,不管是在哪里,聽著身邊的人在高談闊論,而自己永遠屬于傾聽者。
性格原因造就的不善言辭,不得不在人群中做一個隱形人,跟隨著浩浩蕩蕩一群人往前進。只有自己知道存在于這樣的隨行隊伍里面。顯得是那么的透明。
剛才不是因為發呆原地不動,絕對不會有人知道我的存在。
此刻,我安安靜靜的坐在一邊休息,身邊枯黃的小草成了最好的坐墊。停下來的片刻忍不住的四周望了望,大山安安靜靜的沉睡著,夏日里的層巒疊翠還需要時間來過渡,需要大山使出洪荒之力。此刻所處的地方盡是荒草滿地,猶如自己的心情,像是也在經歷著四季的變化。
嚴冬已經漸漸遠去,等待著“春風吹又生”的來臨,再重新換一種方式生活。
把目光鎖定在了山下,一塊塊的小麥地像一個偌大的調色板。知道這個季節的蕭條,知道這個季節的顏色單調,所以憑借著獨特的顏色,以一己之力,想把這個季節稍微的增色,讓眼前不再是一種色彩,將一抹綠夾雜其中。讓目之所及不再是枯黃,一抹綠趕走了對這個季節景致的差評。
頓時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季節里,心里也被這抹綠色動容。
至少眼中常駐的景色不再是單一的枯黃。這要是在那個三層樓里,能感受到這樣的景色嗎?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欣賞眼前的風景,不為瑣事牽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瞬時間,有股溫熱的東西從臉上滑過,像是在慶祝這得之不易的重生,又像是在對往日的種種而傷痛心,我還是我,只是把之前的我給扼殺了,現在變為了自由的人,一個不在為雞零狗碎的生活所影響的人。
而這一切,我浪費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換來的是什么?激動的搖著頭,不敢在往下面去想了,我在和內心做斗爭,明明是已經放下了,可是那些事還是猶如昨天般那么的清晰,還是會在若有所思中把自己的情緒牽絆,最后不得不去再次的妥協,無數次自己流淚自己去擦,而這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淚水也成為了我的情緒表達助手,喜也淚水,悲亦是淚水。
在淚水的洗滌下去認知生活中的某一個方方面面,也總是用淚水去交學費,收獲的是加倍的淚水回贈。
我真的覺得我的淚腺是過于發達,不然看到什么事情,想到某個點都會情不自禁流上一會兒,但我又是一個久病成醫的人,生活中的疑難雜陳總是會自我治療,雖然過程有點緩慢,自愈那是必然的結果。
看著山半腰那一塊塊閑置的梯田,我能夠追憶到小時候來到這里玩耍,看著大人們汗流浹背的舉起頭開墾這塊大山的畫面,大人們在勞作著,我們一群群小孩在旁邊嬉戲打鬧,等到收工后,隨著大人們一起回家,從來沒有叫著累,一直是尾隨在大人們身后,從來沒有說要撒嬌抱抱走不動之類的說法。
而今天,同樣的距離,同樣的人,硬是走出了山高水遠的感覺。那時候只有五六歲吧,那時候的體力能和二十歲的體力來比嗎?而今天的疲憊或許來自于心。
望著一層層閑置的梯田,這是曾經大公活留下來的杰作,被一層層荒草所覆蓋,前輩們所有的努力在今天看來是那么的多余。
力出了,后人卻把整個大山上的梯田全部荒廢。只有“一歲一枯榮”的野草在見證著這里的一切。周而復始。野草像是鵲巢鳩占一般的把這里所有的梯田據為己有。是那么的理直氣壯,原因就是它看管著大山的一切。好似有功勞,又好似村人的成全。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一年比一年的面積大。
心也在稍事休息中還原到出發前的狀態,不那么觸景生情。我第一個緩慢的站了起來,邁開謹慎的步伐向山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