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福寧殿,趙煦腦子里,依然是景福殿里堆磊的整整齊齊的金錠、銀錠、銅錠。
塞滿了箱子的青銅錢。
堆積如山的香藥、一根根潔白的象牙。
數不清的絲綢錦緞。
甚至還有整整一萬匹的吉貝布。
吉貝布可能現代人很陌生,但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了。
棉布!
早在唐代,棉花就已經在嶺南等地開始種植,并開始被人織成布,取名:吉貝布。
吉貝布做的被子,就是時人所稱的:重衾。
白居易詩云: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
到了宋代,隨著棉花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尤其是仁廟時代后,南方地區開始發展起來。
南方特產的吉貝布、重衾,開始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
只是,這些東西很貴!
至少是普通絹布價格的十倍,甚至是幾十倍!
所以,除了勛貴富商,沒幾個人買得起、用得起,流通范圍也很狹窄。
哪怕是富貴人家,買回去也是做成重衾。
棉衣棉褲不是沒有,但很少很少——真正的富貴人家,不會去穿既不時髦,也不好看的棉衣。
狐裘、貂衣難道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