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這個份上,四姐妹哪怕不情愿,也只能各自找鋤頭或鏟子,雇了一輛馬車去祭田栽通草。
日暮時分,管家帶來好消息,“十畝祭田的銀子付清了,田契已到手,請夫人過目。”
“我近來眼睛看東西不大清楚,模糊地很,還是拿去給容丫頭看。”姜氏回道。
管家依言告退,前往西廂房。
正巧,剛睡醒的大小姐站在屋檐下的走廊里,打著哈欠伸懶腰。
“大小姐,十畝祭田的田契已到手,請您過目。”管家恭敬地講道。
赫連翊接過田契,仔仔細細看了兩遍,并無錯處,這才一邊折起來收著,一面道謝。
“大小姐,這都是我的分內之事,何須言謝?”管家頓了一下,再道:“大小姐,拿到田契回來時,我路過大豐收米行,看見店門前圍了許多拿碗的人,吵吵吵嚷嚷的。”
“這不是米行生意不好,我便想出個法子,讓伙計們燜些米飯,好讓客人買之前嘗嘗口味。客人嘗得好吃,自然愿意掏錢買米。”赫連翊接話道。
管家評判道:“大小姐,您這主意好是好,只是到底年輕,不懂人心險惡。”
赫連翊哦了一聲,靜聽發生了何事。
管家繼續道:“大小姐,那些拿碗的,有穿得齊整的大男人,也有梳兩個小辮的瘦弱小孩,更有顫顫巍巍的老人,互不相讓,全擠在店門口那張桌子前。本就只燜了一升米飯,讓想買米的客人嘗一口,也就夠了。可那些人聽到嘗米飯不要錢,全拿著碗來,給少了不高興,罵罵咧咧的;更有來得晚一口飯都沒要到,罵爹罵娘,把大豐收米行搞得烏煙瘴氣,那些伙計們不得不提早關門了。”
赫連翊從小在東宮長大,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哪會料想到一丁點兒米飯,都惹得你爭我奪,實在出乎意料!
“大小姐,我瞧著這架勢,到了明兒個,廬陵過半數百姓曉得大豐收米行可以不要錢吃飯,拿碗都算稀松平常,更有甚者會全家齊上陣拿鍋來,為一碗米飯打個頭破血流都是可能的。依我愚見,不如就此停了,仍像從前那樣賣米。”
赫連翊原想著燜米飯讓客人嘗嘗味道,讓生意好起來。只是人心難測,白送那些人米飯吃不說,還沒落得好,得不償失!
這時,他猛然想起一件數年前發生的事。
赫連翊偷偷溜出宮,去看郊外施粥的粥鋪,早排起了長隊,但走近一瞧,一桶粥全是水,唯有底下有幾粒米,可謂是比稀飯還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