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琰用了十日,看完和合。
第一日,蕭橋帶她看完內城。華燈夜上時才返回內區。
第二日,看完中城。也是華燈夜上時返回。
第三日,看完外城。踏著夜色而回。
先是去了墨子學府西洲分院,即蕭橋執教的地方,建在外城中部,學生多數都是外城的平民子弟,也有少數來自中城的中富家庭,想學習響譽世界的墨家技藝。但墨家教的不止是技。蕭琰在這里待了一個上午,認識了有思想的老師,看到了懷抱夢想和希望的學生。蕭橋說:幫助人是快樂的事,幫助人改變命運更是快樂的事。他的眼睛閃爍著明亮的光。
蕭琰點頭,明白了他為什么選擇進入墨子學府。
因為這里有最需要他的人。
下午,蕭橋帶她走馬看遍外城的大街小街。
馬蹄踏著夜幕而回。
沒有“華燈夜上”,因為外城沒有華燈,很多地方都在黑暗中。
蕭橋說:最先是有燈的。
燈油花得了多少錢?和合自由商盟為了“不夜商城”的名聲,而且也是利于治安,給外城大小街也立了燈柱,可一到晚上就被人撬走。后來改立水泥燈柱,雖說水泥因凈化生產價格高于金屬燈柱,但水泥柱子沒人偷,安上后一勞永逸,這么算也貴不了多少。燈柱果然沒被撬走,但上面的燈罩燈臺卻被破壞了。城衛人數是有限的,不能同時巡邏所有地方,只能顧著交通大道,小街就顧不上了。一到日落,外城多數地方就陷于黑暗之中。
蕭琰有些驚訝:為什么破壞燈柱?
——是賣不了錢就要破壞?但夜里有燈光,方便每一人,外城居民都受益,為何會有人破壞?
蕭橋說:貧窮就是罪。有燈光明朗一片,怎么打劫殺、作奸犯科?罪惡,是在黑暗中衍生。
回來的路上,他們就“遭遇”了幾場小意外。
不是打劫他們。
雖然他們只是三騎小隊伍,看似落單,即使衣著中等、扮成學者和學者隨從,但人的氣度很難掩飾,這些外城混混多數練得眼利,知道哪些人不好惹,或者不能惹,不會不開眼的撞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