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巫師都必須謹守一個規矩,巫師不能參與麻瓜戰爭,否則將帶來難以想象的詛咒。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英國議會不是每個人都是帕默斯頓那種極端的帝國主義者,他實際上根本不把皇室夫婦放在眼里,狂妄自大到一塌糊涂,就跟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政府一個德行。
在普里西拉杜邦因為濫用魔法而被解職后,都格麥克菲爾成了新的魔法部長,這段時間魔法界沒什么大事發生,麻瓜議會卻經受了劇烈動蕩,因為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
查士丁尼一世期間,因為和波斯之間的戰爭,絲綢沒法進口,原材料停止供應,國內圍繞著絲綢展開的手工業停止了,平民罷工也沒法解決問題。
由于尼卡暴動,皇帝不再是平民心中的奧古斯都,而是一個暴君,如果不是印度人及時將蠶種帶到敘利亞,東羅馬帝國將被憤怒的百姓給推翻,失去了這個屏障,僅憑分裂的西羅馬和教會是無法抵抗波斯人、上帝之鞭和阿拉伯帝國入侵的。
19世紀50年代的英國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或間接依靠棉花產品的制造業維持生計,棉花取代了絲綢,成了紡織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棉花這種制造業的原料80%依靠美國南方供應,一旦南方的棉花供應被切斷,英國的主要工業部門就要陷于癱瘓,從而引起大規模的失業。
在帝國主義者的眼里,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美國人卻宣布獨立了,很多英國人將美國當成潛在敵人。
美國內戰爆發對英國是一個機會,一個分裂的美國比統一的美國容易對付,再加上利益鏈條,英國人就支持南方人和北方佬對著干,表面奉行中立政策,實際上秘密向南方提供資金和武器援助。
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了圓明園,同時南方的棉花大豐收,到1861年內戰爆發時收獲的棉花已經運到了英國,當時市場上的棉花過剩,再加上埃及和印度已經找到了新的棉花供應市場,英國對南方的支持力度其實并不強。
而北方的奴隸渴望自由的決心是強烈的,戰場是男人改變命運的賭場,命運女神偏愛有膽量的人,最終南方輸了,1863年亞伯拉罕林肯發表的解放奴隸宣言正式贏得了歐洲平民對北方的支持,南北內戰業因此變成了北方消滅南方奴隸制的“圣戰”,北方的國際環境大為改善,英國、法國、西班牙失去了干涉的借口,同時加上北方在軍事上的勝利,英國見南方大勢已去,不得不最后放棄了南方和干涉美國內戰的計劃。
描寫美國內戰的書不只是男人寫的歷史書,還有一本名叫《飄》的書,寫的是一個赫斯嘉的南方女孩兒從少女變成女人的成長故事,曾經的貴族失勢了就是那樣,為了活下去必須不擇手段。
在英國方面,曾經和美國南方人有密切利益往來的人遭到了巨額損失,議會席位是靠選票得來的,而競選需要資金,除了資金以外還需要選民。
在1832年英國議會舉行了一次改革,托利黨是土地貴族,而輝格黨則代表金融界和商業階層,其中因為棉花和圍繞著棉花的工業形成了新的工業資產階級,工業需要人口,人口的遷徙就會讓一部分工業城市人口多,而農村地區則人口減少變成衰敗選區,托利黨的議席減少了,輝格黨的議席增多了,同時選舉資格也擴大了,降低了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工業資產階級和農村中的富裕農民得到了選舉權。
1867年的那次改革進一步擴大了參選人書,只要在城市里有房子,擁有房子并且居住一年以上,凈年收入10磅以上都可以參選,這樣一來工人中有高工資的熟練工也有了選舉權,由此完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參政的斗爭,貴族議院的勢力進一步降低了。
英式民主是你沒錢你就沒權力,資本橫行霸道根本毫無顧忌,有錢人即便違法了也不用擔心,找個好律師就能脫罪,詹姆波特說過,法律和規矩是給沒權沒勢的人立的,他說的一點都沒錯。
工業除了棉花還有炮彈,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后,美國需要對自己內戰后損壞的城市進行重建,這時內戰期間的那些軍需物資就成了閑置物品,尤其是南方軍的東西,正巧這時日本開始了倒幕運動,南方的長州藩、薩摩藩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發動內戰,在京都雇傭浪人對重要的政治人物實行暗殺,讓京都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
英法兩國在這時又看到了市場,經過兩輪劫掠,中國的財富差不多都運走了,而日本一直都不富裕,不過他們非常努力、勤奮、想要變強,唐朝的時候他們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美國人的黑船駛進江戶后又打開了他們的國門,他們開始學習歐洲了。
保護天皇的會津藩買了那些南方軍的物資,不過支持他們的是法國人,長州藩則買了英國人的阿姆斯特朗炮,由于技術封鎖的原因,英國賣給長州的火炮威力沒有本國使用的好,并且還存在嚴重的技術缺陷,日本人就開始防制這種威力驚人的大炮,倒幕成功后維新政府并投入大量金費發展本國工業,派出留學生學習英國的造船技術,最終在1890年的甲午中日海戰中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