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玨表情極其的糾結,只看著林韻展開大屠殺,可是卻無可奈何。
說實話,他是真的不忍心看見這里血流成河。
但是說實話,他覺得在場所有人的性命加起來,又真的不如林韻一個人。
張玨現在有些像是烽火戲諸侯的那位了,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可以拋棄一切。要美人,不要江山。
阻止林韻唯一的辦法,其實就只是很簡單的一計伏魔,她只要在自己視線范圍內,都跑不掉。
可是組織林韻唯一的辦法,卻會殺了她。
張玨嘆口氣:“唉,算了,我終究不是一個拯救天下蒼生的人,我不是一個圣母。我的心腸也如蛇蝎。”
今天,他總算是看清自己的本心了。
當年荀子與孟子討論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沒有結果。
后代的宋學給出了答案。
畫了幾個圈,大圈報小圈。
最中心的圈是一個‘我’,包著‘我’的圈,是親人。包著親人的圈,是朋友。包著朋友的是鄰居然后是同鄉人,然后是本國人……
原意是這般:
如若我在外邊,看見我的親人和朋友鬧矛盾,在無法調解的情況下,我會幫助親人。因為親人和我是骨血關系,朋友是后天關系。親人與我更近,所以我幫親人。
我看見朋友與鄰居打架,我會幫朋友。因為在我心中,朋友比鄰居關系近。
離我近的關系中,很難看出以上兩個例子有何不同。而若是再往大的分。便剖析的透徹了。
如果我的親人和我不認識的人有矛盾,我會幫助朋友。因為朋友離我更近。朋友的圈子和我的圈子近,而不認識的人。是最外邊的圈子。
而如果我去了外地,同鄉人有難,我會幫同鄉人。因為同鄉人離我又更近了,外地人離我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