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尋又問二人:“那么,孤王要先收服哪一個?最重視哪一方呢?怎樣才能把利益變成最大化呢?兩位軍師有何高見?”
吳濟和卻正對視一眼。
然后吳濟開口道:“微臣認為,大將軍姜維在劍閣,而劍閣在北部。如果我們過去的話,一定會遇到曹魏的大軍。就憑現在這三千多人,只怕我們還沒有到達劍閣,就已經被曹魏大軍徹底滅掉了!而且,萬一大將軍接到陛下的投降命令,表面上投降了呢?那更不能去找他了。所以臣認為,王上最不該動身去找他就是大將軍姜維!”
“剩下的永安羅憲和南中霍戈里。羅憲在東北部,有可能遇上曹魏的軍隊。只是在比拼誰的速度快罷了。而我軍孤軍奮戰,沒有地盤、沒有補給,根本經不起折騰,也冒不起險。即使千辛萬苦到了羅憲那里,兵微將寡、城破人少,而且只是流亡的身份,憑什么讓吳國放棄攻城略地,重新成為王上的盟友呢?”
“南中霍戈那里則不同。一來處在南方,根本沒有曹魏大軍。二來霍將軍對蜀漢忠心耿耿,王上又帶著先帝的雌雄雙股劍、虎符金印等,很有可能得到霍戈的支持。三來南中七郡地勢復雜、地形廣闊,易守難攻,可以作為王上的根據地。四來我們有借兵七色劍,可以向附近的南蠻借到大軍!所以,微臣認為,先去南中七郡,掌控了那里。有了地盤、軍隊、糧草、百姓等,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姜維和羅憲看到了復國的希望,才會效忠王上!東吳知道王上已經讓蜀漢復起,才會與我們再次結盟!”
“所以王上可以親身前去南中七郡,而寫幾封親筆書信,讓火蛟營的細作送給姜維和羅憲。先在書信里招攬他們,試試他們的態度。來日在南中復起,有了自己的地盤、勢力,就更容易讓他們效忠了!”
劉尋聽得連連點頭。有軍師就是不一樣,都不用自己動多大腦子,就能得到完善的計謀!當然,有利就有弊,軍師們往往會提不少意見,好的壞的都有,就看君王會不會選擇了!
劉尋覺得,起碼眼下吳濟給出的計策是一個好計策!
劉尋贊嘆道:“隱心果然大才也!其他人還有沒有什么要補充的?”
劉尋主要是問卻正。卻正起身答:“王上,吳隱心大才!關于戰略大勢,臣下沒有什么要補充的了。”
不想關云卻說:“我有補充的!”
其他人好奇的看著他。
吳濟問:“討寇將軍,你有什么要補充的?”
關云道:“你們只說去這里去那里的。可是飯呢?陳至將軍說,咱們的食物不多了。沒有飯吃,餓著肚子,我可沒法打仗!”
吳濟哈哈大笑道:“討寇將軍放心!之前討論的是戰略大勢,現在咱們就來討論討論吃飯的問題。”
吳濟微笑道:“令先先生常在朝中,對南中七郡的各郡縣情況比較清楚,還是請令先先生說吧。”
卻正也不客氣,道:“眼下要找到糧食,有三種途徑。一是想辦法讓一些城池效忠王上。城池里面有糧倉,會貯存一些糧食。二是去附近的士族家里借糧。士族掌握大量財富,區區三千多士兵的糧食對他們來說不算什么。就是不知道他們肯不肯借。三是強行征收途徑村莊里內,百姓的糧食。不過我不建議這么做,這樣會敗壞王上的名譽,讓王上失去民心。而且,普通百姓家里也沒多少糧食。”
劉尋道:“絕對不能搶奪普通百姓家里的糧食!那樣我們還想不想復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