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不管在毛熊國還是在我國受眾都相當廣泛,優美的旋律響起,立刻引來不少人跟著輕聲吟唱。
那些從毛熊國而來的代表團成員們,在這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聽到祖國的民歌,也跟著唱起來。
Расцветалияблониигруши
Поплылитуманынадрекой……
很快,中俄文混合在一起的《喀秋莎》那如絲綢般順滑的旋律,回蕩在大飯廳的上空。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大合唱之中,將現場的氣氛拉到《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之后的又一個高峰。
而這個高峰,又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是截然不同的。
爆熱的氣氛中,陸校長看向加入大合唱的,負責迎新晚會的范老師,裝似無意地問了一句:“無線電電子學系四班原本的節目是什么???”
范老師低頭將膝蓋上的節目單拿起來,翻到最后一頁,仔細查看后,眼前頓時一亮:
“無線電電子學系四班的節目,居然正好也是《喀秋莎》?!?br/>
這簡直是巧兒他媽給巧兒開門,巧到家了。
他原本還在糾結著,張沈飛在這些毛熊國代表面前,搞出個全場大合唱《喀秋莎》,會被有心之人解讀,認為有著討好毛熊國代表團,隱隱帶著某種傾向的嫌疑。
這要是等到兩國關系明朗的時候,被人抓住把柄,只怕是要倒大霉。
誰承想,無線電電子系四班原本的節目居然就是《喀秋莎》?。。?!
如此一來,事情豈不變的簡單多了???
如果因為毛熊國代表團的出現,臨時更改節目單為他們演唱《喀秋莎》,這就有著討好毛熊國的嫌疑。
可是如果原本就要唱這首歌,毛熊國的代表團只是恰好在大家唱歌的時候趕來,事情的性質也就完全不一樣了。